565章-《带着成都回三国》


    第(2/3)页

    除了王允之外,刘鑫还看到了张温的名字。

    张温字伯慎,南阳人,在汉桓帝延熹中为尚书郎,后迁尚书令、大司农。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张温官拜司空,第二年,拜车骑将军,出征凉州边章、韩遂等人,并且与董卓交恶,本来根据孙坚的建议,张温可以提前杀死董卓的,结果被张温拒绝了,又过了一年,张温官拜太尉,后为司隶校尉,汉献帝登基之处被封为卫尉,可惜当时董卓秉政,所以因为故怨而使人诬告张温与袁术交好,正在谋划造反,然后被董卓的手下抓到了市场,鞭打致死。

    值得一提的是,张温是被曹操的爷爷曹腾所提拔,所以张温与曹操的关系非常不错,而且张温还有一个好朋友——盖勋也在小册子上。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东汉末期著名的清官,盖勋主要活动于东汉灵帝时期,因为盖勋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盖进,曾任东汉汉阳郡太守,祖父盖彪,曾任东汉大司农,掌管粮食、货币等,父亲盖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主管其地归汉的南匈奴人和羌人等少数民族事务,其级别和郡太守一样,属于二千石的高级官员,所以世代高官的盖勋很快就在官场中混的风生水起,与张温成为了好友。

    因为盖勋出身世代仕宦家庭,加之盖勋个人具有善事父母,注重自身廉洁的品德修养,因而年轻时就,认为“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可见盖勋之仁义,所以苏正和在得知了此事之后,便向盖勋表示了自己的谢意,想要拜访盖勋,结果盖勋却不相见,只说了一句:“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可见盖勋一开始便能严明吏治,不计个人恩怨,表现出了一身正气,这与当时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朽,形成鲜明的对照。

    之后盖勋便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的长安县县令杨党的父亲是中常侍(当时中常侍的子女亲戚四处为官),所以杨党依仗权势,贪赃放纵,因此盖勋考察到了杨党贪赃千余万,所以就算有不少贵戚都为杨党求情,但是盖勋仍旧不许,并且将事情全部上奏,并牵连到了杨党的父亲,于是灵帝下诏将此案追究到底,最终导致了杨党的父亲也被免职,于是盖勋威震京师。

    不过当时的小黄门,京兆人高望(日后的市场之一)任尚药监,得宠于皇太子刘辩,于是刘辩便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让盖勋推举高望之子高进为孝廉,但是盖勋不肯接受,于是就有人劝盖勋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君,高望是他所宠爱的人,蹇硕也是当今皇帝的宠臣,而现在您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正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

    盖勋却认为:“选拔贤能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就不举荐,死又有什么后悔的!”

    所以,此事之后的盖勋虽然不在朝内,但是每当遇到国家重大事情,汉灵帝常常会下手诏询问盖勋,由此可见盖勋很受皇帝的亲近和信任,因此汉灵帝才会将盖勋放到信任者的名单中。

    不过好景不长,等到汉灵帝去世之后,董卓入主洛阳,然后废除少帝,杀掉何太后,当时朝廷公卿以下的文武百官,见到董卓没有不下拜的,只有盖勋一人行长揖之礼,与董卓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在场的人都因此大惊失色。

    就在这时,时任河南尹的朱儁向董卓报告军情,结果董卓驳斥他说:“我百战百胜,军机决断随我心意而定,你现在可不要胡说,否则你的血要玷污我的刀了。”

    这时盖勋就站出来说道:“早先武丁(商高宗,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这样英明之人,还要请人劝谏,何况像您这样的人,反倒是要堵住别人的嘴巴?”

    盖勋的这一通话怼的董卓无话可说,只能强词夺理道:“我这只是开玩笑罢了。”

    结果盖勋不依不饶,继续说道:“我从来没有听说生气的话可以拿来开玩笑的。”

    董卓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向朱儁道歉,因此盖勋的正直刚强,又不屈服于董卓,实际上已经被董卓所厌恶,所以之后的盖勋在朝不得志,最终盖勋因为脊背发毒疮而死,享年五十一岁。

    所以,盖勋相比于张温,刘鑫更加的看好,毕竟盖勋肯定会是大汉的忠臣,到时候有了汉灵帝的诏书,那么盖勋肯定会真心实意的为自己效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