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共同利益体-《鸣凤天下》


    第(2/3)页

    当初赤凤军入住长安时候,整个长安满目疮痍,更是刚刚遭到了祖龙之劫,可谓是民生凋敝、百业俱废,其后赤凤军为了能够重整经济,便制定了永不加赋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重整民心,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威信,方便自己的统治。

    时至今日,长安城今非昔比。

    但赤凤军也因为这个政策,财赋增长有限,无法迅速扩充兵力,这才导致了仅仅是一项北伐,就差点儿耗尽大半府藏。

    “只可惜面对北伐这种事儿,仅仅依靠税赋却根本无法支撑。若非有这国债,只怕我们也无法支撑下来。”萧景茂有些唏嘘,眼见旁边的张威将那一沓国债副本搬过来,他就嘱咐道:“你将这些全都收入档案室之内,务必要好好看顾,不得有丝毫错漏,知道了吗?”

    这些乃是国债副本,是为了和商人拿的原本作为对照,怕的就是有人伪造。

    毕竟赤凤军本身财政也是有限,当然不想要平白无故多出一笔支出。

    杨潇看着那厚厚的一叠国债,透着一副看穿的样子来,诉说道:“以国债聚集财赋,然后在以后慢慢还清,仅仅就这一点,确实要比乱加税要好得多。只是可惜了那些人!若是他们买了这些国债之后,只怕就算是想要离开也不可能了!”

    若要让自己手中的国债存在价值,自然要赤凤军这个政权能够存在。

    若是赤凤军不存在了,那么那些人所购买的国债也就等同于彻底丢失,这个损失任谁都无法接受。

    可以预料,那些购买国债的人,会直接转变为最坚定的赤凤军拥护者。

    萧景茂眉头一挑,低声回道:“没办法。为了避免如同宋朝那般一溃即散,也只有采取这种方法了。”

    虽是有华夷之变,但这种仅靠信仰的结合还是有些松散,若是内部出现各种矛盾之后,还是很容易就会彻底崩溃,但若是所有人都有了共同的利益之后,纵然有什么矛盾,但是至少也有一个共识,并且会为了这个共识而一起努力去奋斗的。

    杨潇久经岁月,自然知晓这些道理。

    只是他却转过头来,却是对着那萧景茂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要采取这种方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