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官?庸官?贪官?-《鸣凤天下》
第(2/3)页
“你啊,还是想得太多。”
郑清之却是不以为意,继续诉道:“那汉中之地虽四面皆是天险,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初秦朝也是借此立国,并且因商鞅变法遂是由弱变强,其后方有一吞六国之根基。但这汉中历经千年有余,其地早已是肥沃不似往常,以至于粮食减少甚多,其后历经数十年动乱之后,其地人民亦是早已经流离各地,根本难以全数召回,诸多水利工事以及楼阁宫殿皆是付之一炬,不负所存,可谓是元气大伤。”
说到此节,郑清之又是笑了起来:“依我看,那赤凤军便是在汉中经营上二十年,也断然难以对我朝形成威胁。毕竟我朝拥十六路之地,麾下人口多达数以千万计,每年所产米粟多达上千万石。而那女子纵有逆天之能,其麾下军队最多不过十万之众,米粟只有百余多,仅仅相当于我朝十分之一。如此差距,岂止天地之别?既然如此,那赤凤军又如何才能够行逆行之举,威胁到我朝根本。你还是太过敏感,无需为此担心。”
“这倒也是。”
李庭芝却觉得未必如此,只是见郑清之信心十足,便没有在继续纠缠,而是问道:“若是这样,那我等又该如何处理赤凤军?让他们在边疆继续成长,还是发兵攻打?”
“暂时看情况。若是对方当真在汉中坐稳,那便是给对方一个封王又如何?若是对方在蒙军之下节节败退,到时候无需我等动手,他们自然会亲自登门的。”郑清之却是皱起眉梢,又道:“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蒙古。”
“蒙古?莫非最近他们又有什么动静了?”李庭芝浑身一震,只感觉全身似乎都被电了一样,整个身子都支起来了。
相较于赤凤军来说,这蒙古才是劲敌,且不说那数量多达数十万人的骑兵,仅仅是其疆域便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且更是覆灭金朝、控制中原的罪魁祸首,亦是宋朝竭尽全力,也难以对抗的强横存在。
也唯有这等庞然大物,才是宋朝需要谨慎对待的。
郑清之颌首回道:“没错。自三年之前窝阔台因祖龙而陨落,其后经过半年争斗,汗位由贵由继承。这一点你应当知晓!”
“这一点,我曾经听孟将军提过。但是贵由身子病弱,根本难以处理朝政。他的弟弟阔端则因为需要驻守宁夏一代,对付赤凤军以及我等,难以抽身,所以目前朝政皆被贵由之母乃马真掌控。”关于此事,李庭芝素来关心无比,早就将自北方谍报人员口中得到的消息说出。
郑清之更是赞许无比,又道:“但是你应当知晓。这乃马真虽是窝阔台妻子,但终究不过是一介女子。自古以来,妇寺干政皆是大忌,纵然一时间可以压住,但是难以长久。若是依照我推断,只怕蒙古现在内部应该已经开始紊乱。否则对方应该早就提兵南下,而非是暂缓兵事。”
事实上自当年窝阔台死后,蒙古境内便诡异的安静了下来,不仅仅正在和宋朝交战的军队迅速撤退,就连那些刚刚攻下的城市也毫不犹豫的扔下来,由着对方将其占据。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赤凤军方才高速发展,并且占据整个汉中地带。
而作为蒙古帝国的对手,宋朝诸位丞相也明显的感觉到了相应的变化。
“那按照郑公的意思是?”李庭芝目中有些异色,显然是猜到了一些事情。
郑清之缓缓回道:“你应当知晓。如今蒙古正忙于内乱之中,应该是无心应敌。正是因此,此刻便是我等立功时候,若是能够在这个时候重新夺回江淮一代,甚至将整个中原也纳入其中,便是一兴昔日汉家风采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军中之事,还是多劳你费心费力。”
“相公所言,属下定然铭记于心。”李庭芝俯身一拜,旋即便起身离开,准备处理郑清之吩咐的事情。
等到李庭芝离去之后,又一人走入其中,却是那贾似道。
那贾似道一瞥李庭芝的背影,眉梢立时皱起,透着几分不悦,又见郑清之正襟危坐坐在座椅之上,不免有些害怕,遂是在对方吩咐之下,方才敢于坐下来。
“唉!”
又是一声长叹,郑清之连连摇头,旋即问道:“我吩咐你的事情,你办好了吗?”
贾似道浑身一怔,不免低下头,嗫嚅道:“没有!”
“你啊你,若非我与你那父亲贾涉曾有一段情分,甚至有圣上嘱咐我对你多加照顾,你以为你能有今日这般待遇吗?而这一次,我之所以派你,纵然无法达成盟约,但若是能够结好,也可以为一大助力。你倒好,一到赤凤军之地,便开始耀武扬威,真以为那长安城,乃是咱们的临安了吗?”郑清之有些不满的训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