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绝不能令主公颓废下去,李儒神色焦急道:“守住华**隘是当务之急,阻挡住李毅大军,我兵马便能获喘息,军心士气才可恢复!” 华阴隘口真的是救命稻草吗?随着冬季来临,江河逐一冻结,李毅骑兵过河水便如履平地,兵临长安城下,又如何阻挡? 除了被动防守,董卓也曾想过,联合李毅周边势力,对其形成牵制。但李毅兵锋强盛,联盟虽然名存实亡,但只要名义上存在,其余诸侯还会忌惮三分。曾依照李儒之计联络刘表,但被其婉言拒绝。 得知张济攻占了宛城,董卓令其引兵攻李毅后路,不想张济只是嘴上应允,却不付诸实践。董卓勃然大怒,要出兵讨伐之。还是李儒晓以利害,若与张济大动干戈,李毅必乘虚而入。李儒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让董卓恢复了冷静。 董卓得知袁术与李毅罅隙甚深,又派人出使汝南。不想遭到一顿痛骂,使者灰头土脸的逃了回来。董卓意识到自己已是孤家寡人,他感到自己众叛亲离,距离消亡不远矣! 只有全力防守,做最后的挣扎了。董卓还是采纳了李儒的建议,抓住华**隘这根救命稻草,令董越据险而守之。又令牛辅引兵屯于左冯翊的临晋,死守黄河一线。 随着董卓做了战略调整,李毅也暂停进攻,他集中力量运输粮草。随着牛辅逃亡长安,后方威胁彻底解除。把中心从函谷关,转移到弘农。 李毅大大的缩短了补给线,函谷关、谷城等地,只是象征性的驻扎一两千人,将主力集中在弘农和湖县。 一切准备就绪,黄河也彻底冻结。 “董卓仰仗的天堑荡然无存,正是我军出兵的大好时机,此次我佯攻潼关,实则拿下华阴。”潼关便是华**隘,是李毅言语不慎,次喊出此名,便不胫而走,如今全军上下都以潼关相称。潼关有董越所领两万兵马驻防,凭借险关难于撼动。华阴未驻守名将,兵力也只有几千,其实力薄弱,被张英选中,作为突破口。 “除了潼关的两万人马,临晋还驻有牛辅的两万大军。牛辅若按兵不动,我军便漠然置之,他若弃城逃脱,就寻机歼之!”张英布置了作战方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