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突围而出-《三国之军阀》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沛国,乃是汉室宗室沛王刘曜的封地。刘曜先祖乃汉光武皇帝刘秀之子刘辅,传国至刘曜已经七代。由于地处中原,沛国这些年遭遇的战乱同样不少,先前黄巾起义时,沛国治下二十一县大部沦丧,仅仅沛国治所相县得以保存。

    由于大汉自武帝开始,执行推恩令制度,汉室刘姓王早已经名存实亡,刘曜虽然贵为沛王,但却仅仅只能享受月俸,以及一支两百人仪仗队伍,没有执政权,没有兵权,没有财权,这就是典型的三无王。

    甚至有的封国的王因为子嗣子弟众多,最后导致分无可分,最终沦落为平民,比如那个常常自诩为宗室子弟的刘备,就是那种情况。

    作为历史上东汉中兴之主刘秀的儿子封地,沛国封地虽然延续了下来,但近年由于豫州兵祸不断,刘曜这个沛王日子也是过的极其辛苦,甚至因为兵祸,加上天灾,以至于在颗粒无收的灾年,全家只能变卖祖产度日。

    这次袁术攻城数月,刘曜在城内的日子再次每况愈下,由于国相主张投降,结果直接被国尉高顺给斩杀,面对手段狠辣的高顺,刘曜这个温室王爷,吓噤若寒蝉。

    沛国城也就是相县,由于是王城所在,城池的规模,自然比起寻常县城要高的多,这也是高顺能够凭借城池,对抗袁术数万大军数月之久的原因之一。

    但长达近百日的防守之战,对于守城的高顺和张辽来说,也已经到了极限,不是他们是去了战斗力,而是城中已经开始断粮了。若是城中有粮的话,再坚守一年,二人都有信心。要知道城中足有五万百姓,青壮有一万二千余人,加上郡国兵五千,以及他们带来的近两千人,足以武装起一支近两万人的兵马,加上坚固的城防,以及二人统兵能力,守城他们丝毫不惧。

    但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如张辽高顺这样的骁将,也不可能催动一支饿着肚子的士兵去战斗。

    淋漓的城头之上,已经奋战在城头数月的张辽,原本俊朗的脸上,也变得焦黄黯淡了不少,嘴角上下更是长满了胡擦。

    张辽本姓聂,祖上乃并州大姓,后来为避祸,改姓张,虽然家道中落,但张辽却少年时代就闻名县里,被并州刺史丁原看重,招至部下留用。

    这些年他跟随吕布,因为人机灵,善于结交同僚,加上本身无论是韬略还是武勇都胜过常人,故颇得吕布信赖。

    此次他出镇地方,就被吕布任命为鲁国相,而这个时候的张辽,年仅二十四岁,是吕布帐下众将当中最年轻的将领。

    二十四岁担任一郡国国相,这在太平盛世简直不敢想象,就是在汉末这样的乱世,如张辽这个年纪,能够担任一国国相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张辽虽然善于结交友人,轻财好义,但他却最佩服出身平民的高顺。

    高顺可以说吕布帐下最特立独行的将领,他与吕布乃是同郡之人,比吕布仅仅小一岁,比张辽大九岁,在郡中之时,高顺就因为仰慕吕布勇武,自愿跟随在他左右听候差遣,视其为师为兄,鞍前马后的跑腿,仅仅是为了能够向他学习武艺。

    出身贫寒的高顺,少年时代就是孤儿,连名字都没有,也正是凭着这份任劳任怨的勤奋劲,获得吕布的信任,才为自己取名为顺,意思是指顺从之意。

    高顺为人沉默,不善言语,不爱喝酒,更不近女色,但有赏赐余財,皆分给部下。故渐渐的他帐下聚集了一些私人部曲,人数也逐渐增至到七百余人。

    高顺待这些人皆如兄弟,同甘共苦,感同身受,为此这些人每每临战,都争相为之效命,被人称之为陷阵营。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坚韧劲头,高顺从十七岁时,就跟随吕布为奴为仆,从一个目不识丁,从未学过马术武艺的穷小子,一步步从战场上走了出来,成为吕布帐下第一骁将。

    虽说他能够走到这一步,得益于吕布的提携,但高顺从一个步卒什长做到如今的国尉,可以说他是名至实归。

    这点张辽可谓看在眼里,而高顺的坚韧自律品格,也是张辽最为敬重他的地方。为此张辽每每与之相见,都之称其为兄。

    高顺的个头比之高大挺拔的张辽要矮上半个头,但也有七尺余,身形魁梧健壮,阔面黑肤,留有浓密黑须,眼神凌厉而有神,由于不喜言语,常常给人威严之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