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虞朝-《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3/3)页

    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大禹之功”,“天下明德皆自大禹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

    当然,前面提过禅让这个事情的不实之处,从伯益的记忆来说,也仅仅是知道商均最后是被流放的,比他自己被夏启做掉要好多了。除此之外的更多内幕却是并不知晓。大禹也不是白痴,做这种事情不会闹得那么大。

    所以总而言之,在伯益记忆里叫得上名字的大臣也就那么十来个,主持国家事务,另外还有各个部落的领诸侯王这些,前面已经说过了,哪怕是到夏商周时期,其实也是共主国和诸侯国联盟治理天下的,除了共主国之外,不管是哪个时期都是有大量的诸侯国存在的,当然,唐虞时期不叫诸侯国,叫做联盟部落。

    不过,说这个就太多了,因为前面介绍伯益的时候说过了,伯益跟着大禹四处治,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了各处的地理环境,乡土风情等等,也就是某一部分的《山海经》,所以可以说,《山海经》之中的某些国度可能就是伯益经过的氏族部落。

    不过,这些氏族部落伯益也仅仅是见过,对于他们的领名字就不甚了解了,所以也就谈不上给鲍鸿介绍他们是什么人了。

    就说系统刚刚介绍的那些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鲍鸿也就是认识其中的一两个罢了,大多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可能看到过,回头就都忘记了。

    更何况,就算是这些鲍鸿不怎么了解的人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更不用说那些广为人知的三皇五帝之类了,实在是有点遥不可及的感觉,多想无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