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时代适用性-《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3)页

    就像汉末最大的两大家族之一的杨家。杨家和袁家这两家同为文化望族,但是杨修以及杨修之前的家主都没有一定中原之意,所以杨家一直是竭力维护汉朝的统治。当杨修现曹操有代汉之心时,他就不与太祖合作,并且经常恃才放荡,不给曹操情面。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杨修也跑到了曹操的大本营中。但杨修到了曹营不但不出良谋,反而经常扰乱军心,这是曹操杀他的一个原因;再则杨修参与曹植与曹丕的争斗,这是曹操杀他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家伙难道不知道曹老板心黑吗?跑过去其实要说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和曹老板瞎折腾,可能吗?

    更不用说旁边荀汪他们家的代表人物荀彧了。曹老板麾下最重要的文臣,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老板称为“吾之子房”。

    曹老板开始反董的时候,荀彧就开始追随了,基本上曹老板一生的大多数事件都有他的参与。

    古人有说: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

    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

    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之类的不说,反正功劳绝对是有数的。就说曹公遂有九锡之议,文若逊词以却之的事件。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这个事情,鲍鸿前世就非常清楚的。按照鲍鸿的理解,这个事情主要是曹老板历来没有压力就开始放荡。按照鲍鸿的了解,曹老板这个家伙,逆境的时候,简直就成神了,官渡那种鬼战役都能有打赢。可是顺风的时候却成了个坑货,宛城坑大将、坑儿子,赤壁坑大军,后面还把手下荀彧也给坑死了……

    从一方面来看,自然是荀彧忠于汉室,所以阻止曹老板。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那个时候曹老板还不适合那么做,因为这个时候忠臣的力量还是很多的,这么做会引很大的反弹。

    “反过来说句不好听的,那种被宦官玩弄,或者昏聩到像现在这位那个地步的,还不如早些时候外戚专权靠谱一点呢!”霍光继续说道,“至少外戚的时候很多的政策是正常实施的。而且外戚和士人如果展开斗争的话,相对来说也不会像所谓的党锢之祸一样造成这么大诡墓的人才损失。”

    其实,这个事情也是循序渐进展起来的。一开始的时候,依靠宦官夺回权势汉帝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随着次数的增多,后面的汉帝就越来越没有脑子了,以为每个宦官都是那种一心为了他好,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的好人,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识。

    这就像当初任用外戚一个道理,因为前面吕氏造成的危害并不是非常大,而卫霍更是建立了巨大的功业,使得后面那群汉帝无脑的信任外戚。

    在早期阶段,宦官的使用其实并没有这么夸张,甚至要说有有利的一面也是没错的。

    章和二年,章帝崩,十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和帝。窦太后临朝,垂廉听政,依靠自己的哥哥大将军窦宪掌权,这是东汉外戚专权局面的开始。

    和帝十四岁,依靠宦官郑众,杀掉大将军窦宪,灭窦氏。窦太后被迫将政权归还给和帝,宦官势力开始增长,这是外戚宦官之间的第一次斗争,也是宦官集团对外戚集团的第一次打击。

    和帝崩,和帝的皇后邓氏立百日皇子刘隆为帝,是为殇帝。殇帝立不足一年即死,邓太后又立十三岁的长安侯刘祜为帝,是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依靠其兄车骑将军邓骘掌权。

    邓太后死。安帝利用宦官李闰,乳母王圣,灭掉邓氏,夺回政权。安帝依靠自己皇后的哥哥阎显与宦官李闰,共同掌握政权,这是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第二次斗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