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惹圣怒-《金夫》


    第(2/3)页

    刘墉在心底叹了口气,只得收回了神思,手持连夜整理出的卷宗,看向跪在殿中的和珅与冯英廉。

    “经都察院御史钱沣上书弹劾,犯人冯英廉,身为内务府大臣,却勾结白莲教余孽、反臣袁守侗密谋刺杀圣驾,既有书信为证,更有羁押在案的白莲教反贼供述指认——此举是为叛君谋逆!”他肃然凝声,问:“冯英廉,你可认罪吗?”

    两次堂审,冯英廉皆没有认罪,但也未曾拿出可证自己清白的证据。

    直到太庙当日,冯霁雯冒险求见圣驾,求得两月期限,请求再审。

    今日正是两月之期,而作为关键人物的冯霁雯却未有现身。

    “……”听得多了,冯英廉大约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便叫做‘冯英廉’,此时听刘墉审问,他不知如何作答,慌乱之下,却是下意识地看向身侧的和珅。

    本能的觉察到危险,他的眼神中充满畏惧。

    和珅同他对视片刻,幽深的眼瞳中充满了安定人心的力量。

    “此问英廉大人眼下恐无法作答。”他语气恭敬却又平静地讲道:“既是案情一致,又可一同论断,不如便由罪臣来代英廉大人作答。”

    刘墉看向乾隆。

    他虽为主审,但乾隆在此,他自不敢擅自做下任何决定。

    “准了。”

    再见到这位曾为自己分忧排难,上到军国大事,下至谈诗作画,都甚得他心的臣子,如今以反贼的罪名沦为阶下囚,乾隆心下既有怒意,又倍感滋味复杂。

    “英廉大人无罪。”和珅的语气毫无犹疑。

    都察院御史程使然一面整理着手**述冯英廉与和珅谋逆的‘证词’,一面不以为意地问道:“口说无凭,可有证据?”

    “和珅不认罪,英廉大人亦无罪。”

    “那你可拿得出证据来!”听他此言,程使然又将声音提高些许。

    和珅缓缓叩首,声音平缓恳切:“皇上,和珅无罪——”

    乾隆微微抿了抿唇。

    “人证物证俱在,就连你府上的幕僚先生都已出面指证揭发!”乾隆隐约有几分恨铁不成钢之意,沉声诘问道:“枉费朕对你赏识有加,百般器重,你却做出如此忤逆之事——前有袁守侗一门,后有冯英廉和你,你倒是同朕说说,白莲教究竟许了你们多少好处!”

    白莲教向来是他最深的忌讳,是使他夜间无法安眠的梦魇,而信之深、责之切,和珅被揭发谋逆一事真正让他倍觉无人可用,痛愤之至。

    “和珅感念龙恩浩荡,从未有一日敢忘却。”和珅依旧垂首,言辞如往常一般恭谨无比:“臣冤枉,恳请皇上勿受他人蒙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