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转亏为盈-《金夫》
第(2/3)页
但一副脾性却是有名儿的好相处,没架子。
永琰并不讨厌这位待他还算不错的五皇叔。
听他问及自己,便答道:“才考到一半,皇阿玛召见了和珅,便让我找五叔来了。”
“和珅?”弘昼抬起松弛的眼皮看了在一旁坐下的永琰一眼,道:“怎么又是这个和珅?他到底是个什么官儿?”
他来宫里的次数不多,但光是见皇上召见这个和珅,少说也有五六次了。
先前只听说是冯英廉的孙女婿。
后来似乎办了个案子。
但他不大关心这些朝事,都只是道听旁说了一些。
“在广储司里就任郎中一职。”永琰讲道:“另外兼着御前侍卫。”
弘昼挑了下眉头。
“内务府的官儿,往养心殿跑跑倒是无可厚非。”他重新低下头去把玩手中的烟斗,漫不经心地说道。
永琰则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你在内务府呆了有多久了?”乾隆靠在龙椅中,手里握着的就是资治通鉴中的其中一卷。
“回皇上,两个月零五天了。”和珅笑着答道。
乾隆闻言笑了一声。
“你记得倒是清楚的很。”又道:“记性这么好,难怪这么擅长算账看来朕将你放到内务府,倒是选对地儿了。”
“皇上谬赞了。”和珅依旧笑着。
“前几日英廉送来的内务府上个月的账目,朕都已过目了。”乾隆望着和珅,道:“广储司里的这笔账,倒被你算得十分细致”
内务府向来是个掰扯不清的地方。
尤其是近几年来,宫中开销铺张浪费,时不时地还有皇子来借银子使,一借便没了影儿,窟窿一个接着一个的漏,补也没法儿补。
可和珅在广储司呆了不过两个月,不单单把这笔烂账理的清清楚楚,竟还使得入不敷出的内务府转亏为盈了。
这是乾隆之前未曾想到的。
就连冯英廉也十分吃惊。
可转亏为盈这种话乾隆自不会明讲,是以只是夸赞和珅擅于理财算账,细心入微,做事勤恳。
和珅不骄不躁,一味地谦虚着。
乾隆将他的反应看在眼中,这么一通称赞后,却刻意未提嘉奖之事。
反而似无意一般说起了前几日闹得满城风雨的郊外流匪劫路伤人性命一案。
“朕准了刑部提议的判处凌迟之刑。京城已有十余年,未曾办过如此恶劣的命案了。”提到这群人,乾隆眉间便藏着一股天子的威严怒气,“这些草寇之流,过了几年安生的好日子,非但不懂得惜福,反倒还无法无天,敢在京城作乱了”
“皇上说的是。”和珅敛起了脸上笑意,肃然道:“视法度于无物者,必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待从团河行宫回来之后,便要立即执刑。”
和珅垂首听着。
“可该怎么赏赐袁守侗,朕心里暂时还没有主意。”说完了罚,乾隆又提到了赏。
他露出思量的神情说道:“福康安倒是好赏,他一直没个固定的差事,如今历练的倒是可以了,朕打算升他做一等侍卫,御前行走可袁守侗,一时半刻倒真是不知该如何赏他。”
此案非同一般案子可比,袁守侗此番办差得力,必须要好好地赏赐一番方可。
可他才升做兵部尚书没多少时日。
见乾隆有些犯难,和珅谨慎地开了口劝道:“袁大人有功,自该重赏,但也不急于这一时。不妨待皇上从团河行宫回宫,犯案之人被处决,正式结案之后,再行论功行赏也不迟”
他知道乾隆最想听的便是这句劝。
此案案发突然,结案也十分突然。
连他同太岳父都察觉出了不对,欲深究一番,他不信精明至此的万岁爷会毫无所觉。
案子有没有真正了结,兴许都还不一定
故而赏赐一说,实在着急不得。
要不然到时再有变故发生,大张旗鼓的封赏便成了闹笑话。
被和珅一句话劝到了点子上的乾隆点了头。
望着半垂着眸站在下方的年轻臣子,乾隆眼中的满意之色愈发浓厚起来。
有能力,又很会办事。
更重要的是,心思通透活泛,做起事来让人十分省心省力
如今放眼整个朝野,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聪明人了。
单单只放在内务府,未免有些屈才了。
乾隆有一搭没一搭地拿手中书卷轻轻敲打着书案。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