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几万斤粮食,也就五六千块钱,撑死不到一万块钱,可要是真能换回几百几千条人命,那也值了。 但苏宇也不是活菩萨,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当圣母的,何况他可是励志要当奸商的人,因为奸商才能发财,无商不奸,而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个义字就很讲究了。 这场雪是对众人的一场考验,何尝不是对苏宇人性的一次考验呢?他要是能忍受众人死去而无动于衷,说明他确实适合做个奸商,他要是受不了,菩萨心犯了,那往后也别做生意了。 等以后有了股市,买几个后世妖股,投资几个未来大红大紫的企业,安心吃利益吧。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亘古不变的,换句话说,哪个有钱人没有一段见不得光的起家世呢? 即便真有,也会在规则之内避税,如果真按照规定纳税,几乎赚不到钱,或者说承担风险的成本太高了,经不起任何风浪。 等叮嘱完了岳父,喝了茶,聊了天,下午两三点钟苏宇就要开始告辞了。 苏宇带来的礼物,黄家也全都收下了,除了必要的糕点,烟酒,还有一些肉,是苏宇从空间拿出来的狍子肉,带过来了十来斤。 “爹娘,大哥二哥,你们回去吧,我们走了。” 苏宇,黄夙娥跟家人告别,苏宇牵着马同样跟众人告别,离开了黄家村。 “当家的,你不会怪我自作主张,要给家里钱吧?” 马车内,黄夙娥的声音传出。 自从苏宇开始大肆购粮,足足几万斤粮食由苏宇垫资给全体狩猎队购得一年的粮食。 而且他自己也要了一千斤,只是这一千斤,他没有要,而是放进了老院。 黄夙娥就开始忧心忡忡了,因为是夫妻,他对苏宇还是比较了解的,她到不得安心自己家挨饿,因为苏宇不会想不到,既然他决定把这一千斤粮食放入老院,十之八九就没打算拿回来。 但黄夙娥也没有担心自己家咋办?她也没问苏宇,因为她知道苏宇自有打算,不会让她挨饿。 但正是如此大肆购粮的行为让黄夙娥忧虑,因为她了解苏宇这个人,从不干没把握的事,而且每一件事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他能这么干,必然是确定了来年还减产,否则不会如此急迫,甚至是不怕影响的购粮。 给狩猎队购粮足足小五万斤,为了运回他们家里,动用了家族至亲之人,如亲叔叔,亲大伯,堂兄弟等帮忙运输。 这帮人在当下属于一家人,毕竟像是苏宇家这种大伯还是极少数的,大多数都像苏宇亲三叔这样,亲如一家。 这不是感情多好决定的,有句话叫爱情需要培养的土壤,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 那么亲情何尝不是呢?二十世纪后人们一切向钱看了,亲叔叔,亲大伯也没有那么亲了。 借了钱同样需要还,可如今的亲情不一样,因为土壤不一样,因为一些老规矩,老人在,不分家,每年一起过年,即便家人很多,却亲如一家,自始至终你没体验过小家是什么,那就无从说起是否这个人自私,因为你没机会自私。 这就导致没出五服的人,活了大半辈子跟某某家一直是一家人,你说老祖宗死了,难道在情感上就能立马扭转态度?说老祖宗死了,你只是我堂叔的儿子,咱们两家不是一家人?这可能吗? 所以七八十年代,家里做点好吃的,说给你某某叔,某某大伯送点过去,非常正常,非常常见,因为上半辈子都是一起过年,有啥事老祖宗让你去帮他,你还能反驳不成? 第(2/3)页